目標分解

把想要達成的理想,分解成小塊小塊可實現的任務。

「我最喜歡籃球的一點,就是(它需要)不斷尋求進步,」他指出,「我熱愛那種身處一段持續進步旅程中的感覺。」
他將「踏入NBA」的遠大目標,化成一個個投籃練習命中數、體能訓練表現等更小、卻可實踐的目標,努力去完成每個小目標,直到變成習慣。

終於當上NBA球員,卻迎來低谷時期,他表現不好,面對這些質疑,他選擇甩開不必要的自我懷疑,採取應對做法:他不躁進,再一步一步的去確實掌握住每一次的「小成功」。

「如果你太執著於結果,尤其是那些情緒低落的時刻,可能反而讓人不知所措。」他向商周記者表示,他開始把專注力,重新放到每一次投籃、每一次舉重,把每一次看不起眼的動作,都做到最好。

他選擇專注在,每一個他能確實掌握、看見自己進步的小地方。

他強調要「充分利用並放大每次機會」(maximize every opportunity)
「去做一些讓你興奮、願意為其犧牲的事物,並且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『你沒有能力實現這目標。』因為如果你下定決心朝目標努力,並將它化成每天的習慣,那麼任何事情都是有機會實現的。」

跳槽、升職最常出現「冒牌者症候群」
「當你用特殊的眼光解讀別人,這會影響判斷事情,」她決定先不要理會心中的雜音,暫時把情緒放一邊,專注眼前工作。有一次,當她專心聽團隊簡報,發現問題好像似曾相識,她發現,焦慮感忽然消失了,「原來我在台灣的經驗是幫得上忙的!」

當你自卑,你更該只要專心處理當下的問題。《哈彿商業評論》建議,當我們強迫自己留在當下,而不設想未來或擔心過去時,更可以清楚的關注現實,釋放焦慮。

然後,你要記得定期檢視自己的成就。畢竟,工作上從不缺乏負能量,人的大腦又更關注負面訊息,如果不主動找尋正能量,就很容易會陷入自卑和焦慮。

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研究指出,當人帶著成就感回顧自己的生活時,會對未來更加充滿希望。換句話說,通過定期反思和提醒自己的優勢,可以減輕冒牌者症候群。